8年老亿乐社区赞最新下单网址:https://sq.mubail.cn ,请猛戳这里→点击跳转

说到河北沧州 ,你会想到什么?是后周年间铸造的沧州铁狮子屹立千载不倒的奇迹?是《水浒传》里林冲刺配沧州道,那场风雪山神庙里的大战?还是20年前风靡全国的电视剧《神医喜来乐传奇》里“赛西施”做的沧州狮子头?

也许,这些IP都是沧州的代表 ,但却难以涵盖这座建州1500多年大城的历史底蕴。

一船明月过沧州:为何这座城敢称“文武双全”?  第1张

5月12日,沧州大运河畔南川楼前,两名武者正在表演对打 。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这是一座值得细细打量的华北城市 ,无论是作为北京、天津的“南大门”,还是坐拥中国第二大煤炭输出港——黄骅港的沿海城市,或者是南北运输的大动脉、“一带一路 ”的重要繁荣点。

这里“刚柔并济 、文武相融” ,这里有大运河与渤海的河海激荡,这里有辉煌历史与“推进沿海经济强市”建设的共鸣。

大运河与“过沧州 ”的意蕴

在沧州园博园边上的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你一定会被这里隋唐的建筑风格所震惊 ,门户崖立 ,廊庑高耸 。这里的展厅,一段一段地讲述着大运河的故事,从杭州拱宸桥到燕京八绝。

在展馆里 ,有一句诗道出沧州大运河的风情:“一船明月过沧州”。

诗句妙在“一船”,妙在“明月 ”,妙在“过” 。

三个看似平常的词语却串联起沧州大运河的魅力。月轮长满 ,光影皎洁,清辉铺地,一艘行船在桨橹欸乃声中 ,静水缓流,慢慢驶过沧州。或是上京赶考的读书人,或是急迫去江南贩售的商人 ,或是踌躇满志赴任的官员,一轮明月之下,当事人在船舱中询问:“这是沧州地界了吗?”

人在舟中 ,舟在水中 ,水在沧州 。

沧州便是码头、节点,便是奔赴远方,人们南来北往 ,行人知道、路过 、看见,这可能是无数人对沧州的共同感受:“过 ”了沧州,京城不远了;或者 ,“过 ”了沧州,后面是山东、江南更广阔的世界。

一船明月过沧州:为何这座城敢称“文武双全	”?  第2张

大运河在沧州市区流经优美的河道。    沧州市委宣传部 供图

“过沧州”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繁荣、交流,培育了开放 、勇猛、朴实的精神品质 。因为南北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 ,沧州成为很多人都曾经过的地方,也似乎显得有一些“陌生的熟悉”,你需要停下来 ,看一看沧州的风景,品一品狮城气蕴 。

沧州,东临渤海 ,意为“沧海之州 ” ,却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从东汉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命董昭开凿平虏渠算起,运河水已在沧州大地流淌了1800多年。而京杭大运河沧州段绵延216公里 ,途中流经吴桥、东光 、南皮、泊头等地,约占大运河总长度的八分之一 。

一条京杭大运河在它身上蜿蜒了216公里,这也让它成了京杭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 ,约占全长八分之一。沧州城是运河城市中唯一一座被全境贯穿的城市。

数百年来,高桅长篙,大小船舶 ,在这里装仓卸货,北达京沽,南通齐鲁和江南 ,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岸上茶庄酒肆、药铺布店,鳞次栉比 ,商贾云集。清代沧州诗人刘梦有《述沧州诗》:“工商如云屯 ,行舟共曳车。漕储日夜飞,两岸闻喧哗 。”

南北交通的枢纽,给沧州带来了特有的文化气质:

——南北沟通 ,文化交融,这里人文荟萃,从汉代《诗经》正源的毛亨 、毛苌到清代著名文人纪晓岚 、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

——南北沟通 ,烟火人间,让沧州美食融合天下,从羊肠汤到河间驴肉火烧 ,从沧州火锅鸡到喜来乐念念不忘的狮子头;

——南北运输,成就了武术文化、江湖侠义,从霍元甲、“大刀王五” ,到吴桥杂技 、孟村八极拳……

一船明月过沧州:为何这座城敢称“文武双全”?  第3张

5月15日,沧州吴桥杂技大世界表演转鼓。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目前,沧州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处:吴桥杂技、沧州武术、青县哈哈腔 、劈挂拳、燕青拳、沧县狮舞 、木板大鼓、生铁冶铸技艺、泊头六合拳 、沧州落子等。

只是铁狮子 ,便值得来一次沧州

沧州提炼出本地“六大特色文化脉系 ”:渤海文化、运河文化、诗经文化 、医药文化 、武术文化和杂技文化 。“河海狮城、文武沧州”,成为沧州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

河间、渤海郡 、瀛州、长芦盐场,都是历史上与沧州相关的赫赫有名的名字。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原点 ,而沧州所辖的河间市是现存《诗经》唯一传世版本“毛诗”的发祥地 。远在汉代,毛亨、毛苌就在沧州讲授《诗经》,至今这里还有着“诗经村 ” 。汉代齐 、鲁、韩三诗早已失传 ,唯独“毛诗 ”流传至今。弦歌不辍,千年不绝,这是沧州的文化底蕴。

一部《长安三万里》的电影 ,让唐代诗人高适走出了课本,火出了圈,也重新点亮了沧州历史上“渤海郡”的大IP 。《新唐书》载:“高适 ,字达夫,沧州渤海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可谓是“文武沧州”的代表人物 ,论文 ,高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写下了“汉家烟尘在东北”的名句;论武,高适凭着军功 ,封为渤海县侯,成为唐代唯一由军功累积封侯的诗人。

高适为自己的家乡留下了诗句:“清川在城下,沿泛多所宜 。……东流达沧海 ,西流延滹池。云树共晦明,井邑相逶迤。 ”诗里说到“东流达沧海”,点出了沧州河海汇集的特殊地理文化 。

唐末五代 ,沧州城终于迎来了它的标志性雕塑——沧州铁狮镇海吼。

一船明月过沧州:为何这座城敢称“文武双全”?  第4张

沧州国宝铁狮子建于后周时期。   视觉中国 图

后周广顺三年(953年),沧州铁狮铸成,铁狮躯体高大 ,造型雄伟,面南尾北,昂首挺胸 ,怒睁双目 ,巨口大张,四肢叉开,身披障泥 ,肩负莲盆 。千载之下,狮身虽累累伤痕,仍威风凛凛。

有人说 ,看见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会感叹时间的力量,而沧州铁狮给人带来的震撼感丝毫不弱于埃及古物,这是中华文明传承的具象化。光是这千年的沧州铁狮 ,便值得你来一次沧州 。

不仅是沧州铁狮早在1961年就被评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事实上,沧州铁狮所在的沧州旧城的整个城址 ,都属于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州旧城现存为宋城遗址,除了铁狮子之外,还有铁钱库、密云寺碑 、毛公甘泉古井等重点文物景观。《水浒传》里那场“雪下得正紧 ”的大战 ,也发生在这里 ,让人浮想联翩。

到了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剌在沧州平反冤狱,写下咏叹沧州清风楼的名诗:“晋代繁华地 ,如今有此楼 。暮云连海岱,明月满沧州。归鸟如云过,飞星拂瓦流。城南秋欲尽 ,寂寞采莲舟 。”

相传,清风楼建于晋朝永康年间,距今已有1700多岁了 ,旧迹已无存,不过,清风楼已经在沧州运河之畔“恢复旧观”。近年来 ,清风楼、朗吟楼、南川楼这三大沧州名楼,正以新的面貌和风姿,重现在世人面前。三大名楼粉墙碧瓦 ,朱壁辉煌 ,与南川老街文化风景区连成一片 。

近年来,沧州市以河为线 、以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 ,全域统筹大运河文化带、生态景观带 、全域文化旅游带建设。南川老街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带动夜经济等新消费场景全面提升。沧州中心城区13.7公里大运河也实现旅游通航 。

一船明月过沧州:为何这座城敢称“文武双全”?  第5张

南川楼历史文化街区再现了大运河给沧州带来的商贸繁荣。    视觉中国 图

“三楼壮城色,朱翠满鲸川”。南川老街 ,红灯笼高挂,映照出一片温暖 、兴隆;运河流水,灯影与人影交织在一起 。一条河千年流淌 ,两岸烟火,生生不息 。穿过斑驳的历史时空,滋养出人文情怀。登楼远眺 ,可以看到高适笔下“东流达沧海 ”的壮观,可以重温萨都剌“明月满沧州”的胸襟,也可以静观运河水悠悠 ,品味今日的“一船明月过沧州”。

历史融入今日的沧州 ,南北交通的底蕴在运河畔回响 。“夕阳擦着屋檐缓缓落下,楼台变成一幅剪影,分不清新与旧 ,古与今 ”。

运河孕育武术风、英雄魂

京杭大运河的繁荣不仅惠泽了沧州的经济民生,也孕育了这里的尚武民风与侠义风骨,塑造出沧州的“江湖气质” ,让沧州成为武术之乡、杂技之乡。

俗语云:“南佛山,北沧州” 。“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 ,沧州武术自西周尹吉甫文武双全肇始,明清两代催生了这里的“武状元之乡”。

“国术馆之父”张之江,大侠霍元甲 ,大刀王五,神枪李书文等等,都与这里有关。大运河奔涌处 ,五十三种拳械在沧州交融 ,铸就“中国武术之乡 ”的筋骨与魂魄 。

明清之时,沧州武术大兴,沧州武师多从事镖行 ,为其赢得了“镖不喊沧”的名声。各地镖局为表示对沧州武术界的尊重,镖车经过沧州地面时,就扯下镖旗 ,悄然而过,不喊镖号,由此可见沧州在江湖上的地位。

一船明月过沧州:为何这座城敢称“文武双全”?  第6张

5月13日 ,沧州孟村八极拳展演馆内,一名武者在表演八极拳 。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上世纪80年代,全国挖掘出来的“源流有序 ,拳理清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129个 ,源起或盛传于沧州的拳械门派多达53种 ,占全国总数的41%。沧州因此成为中华武术拳械门派的富集地。1992年,沧州市被国家体委首批命名为“武术之乡”,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2006年沧州武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打卡沧州·看真功夫 ”成为这里响亮的口号:泊头六合拳 、孟村八极拳、阴阳八盘掌、青萍剑 、劈挂拳、苗刀……一段段江湖传说 ,一个个武侠书里响亮的名号,在这里与你见面。

杂技文化也是沧州的另一张著名的名片。

常住人口仅21.8万人的吴桥县,被誉为“中国杂技之乡” 。创办于1987年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 ,与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法国明日世界杂技节并称世界三大杂技节,也让沧州成为世界杂技版图中的重要一块。

“小小铜锣圆悠悠,学套把戏江湖走 ,南京收了南京去,北京收了北京游,南北二京都不收 ,条河两岸度春秋!”曾几何时,京杭大运河畔响彻着吴桥杂技艺人唱出的锣歌。运河,赋予了吴桥杂技艺人“闯 ”江湖的脉络 ,也为这门技艺注入了“闯荡”的魂魄 。

一船明月过沧州:为何这座城敢称“文武双全”?  第7张

5月15日 ,沧州吴桥杂技大世界“鬼手居”内在表演杂技“三仙归洞 ”。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舞飞叉”“蹬大缸”“转碟 ”“三仙归洞 ”“中幡”等经典节目,让吴桥杂技在代际传承中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涵盖肢体技巧 、驯兽、魔术等7大类400多项技艺的庞大体系。2006年 ,吴桥杂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当下,“杂技之乡”正释放出文旅新活力。

沿海强市、京津“南大门 ”

河海狮城,文武沧州;风流俱在 ,创业争先。

建设沿海经济强市,沧州向海图强,向“新”而行 ,承担京津产业转移,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

2024年,沧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22.8亿元 ,同比增长5.5%,跑赢河北全省和全国增速。在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强市的征程上,沧州底气十足。

沧州是北京和天津的南大门 。沧州市中心距天津市只有120公里 ,距北京市240公里 ,高铁50分钟可达北京,到天津只需要20多分钟 。京沪铁路 、京九铁路、朔黄铁路、邯黄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贯穿辖区,地理位置优越。

沧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正走深走实:去年全年签约京津项目62个 、总投资346亿元 ,引进落地央企二三级子公司23家,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揭牌成立,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31%。雄安自贸区沧州联动创新区建设进展迅速 ,“区港通”模式实现实体运行 。

沧州正深化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推动燕赵绿色化工实验室实现实质性运转,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 、天津工业大学分离膜公共检测中心和交易展示中心 ,正在点亮沧州的高质量发展。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沧州考察调研,先后考察了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黄骅港煤炭港区 ,并做出重要指示。

沧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服从服务大局中加快发展 。

一船明月过沧州:为何这座城敢称“文武双全”?  第8张

沧州黄骅港是一座多功能 、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黄骅港 供图

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黄骅港正全力建设多功能 、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目前已上升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 ,货物吞吐量连续5年突破3亿吨。

2024年5月,黄骅港至俄罗斯莫斯科的中欧班列首次开行,再度扩大了黄骅港的班列运行版图 。同年11月 ,黄骅港至美国西海岸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这是我国北方第一条以快航模式运营至美国西海岸洛杉矶港的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打通了京津冀乃至中国北方地区至美国西海岸的快捷海运通道。

沧州正全力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 ,立足“全国领先的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示范区 ”发展定位,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沧州模式”。开展旱碱麦种植高产攻关和示范推广,建设36个百亩攻关田、15个千亩示范方 、16个万亩高产片 ,确保185万亩旱碱麦丰收 。沧州的旱碱麦已经达到平均亩产520斤,农业的“芯片”作用越来越大。“沧州 ”二字被历史性写入中央文件《关于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意见》(中办发〔2023〕44号)。

一船明月过沧州:为何这座城敢称“文武双全	”?  第9张

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沧州的化工产业已经走上绿色化、精细化之路 。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作为老牌工业城市 ,沧州产业基础雄厚,既有绿色化工、管道装备两大主导产业,也有健康食品 、服装服饰 、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制造 、低空经济等八大优势产业 。2025年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干在实处 ”推进发展“走在前列” ,坚决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沿海强市作贡献的责任担当。

沧州有历史底蕴 ,更在打造当下的发展辉煌。“盐碱荒滩”上崛起综合性现代化大港,“碱嘎巴 ”种出“金疙瘩”旱碱麦 。这里河海激荡,铁狮千年;这里底蕴深厚 ,文武皆长。

历史上,“一船明月过沧州”,如今 ,你需要停下来,看看这座被低估的城。

一船明月过沧州:为何这座城敢称“文武双全”?  第10张

海报设计 郑达咖

8年老亿乐社区最新下单网址:https://sq.mubail.cn ,请猛戳这里→点击跳转